提問人:xunmengren 2025-01-25 09:59:35 瀏覽:5419
(一)城市公園設計景觀異質性
城市公園設計景觀異質性導致景觀復雜性與多樣性,從而使景觀生機勃勃,充滿活力,趨于穩定。景觀的豐富多樣性可以滿足公園的多種功能,因此在對城市公園設計的過程中,應以多元化、多樣性,追求景觀整體設計手法,追求植物物種多樣性,并根據環境條件之不同處理為帶狀或塊狀,與周圍綠地融合起來。
隨著現代交通及生活方式的改變,城鄉差別縮小,城市形態在改變,公園也在隨之溶解。例如日本筑波科學城就將大片農田引入城市之中,與城市綠地有機結合,已然成為一個自然的公共游園,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,同時增添了景觀異質性,豐富了城市景觀效果。
(二)城市公園設計生物多樣性
城市生物多樣性即景觀多樣性,是城市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需要,是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。城市生態系統中所缺乏的生物多樣性,可以通過自然過程得以顯著提高。因此,在設計時要注重考慮物種的配置問題。
在公園設計時,應采用以本土和天然為主,讓野生植物、野草、野灌木形成自然綠化,這種地帶性植物多樣性和異質性的設計,將帶來動物景觀的多樣性,能誘導更多的昆蟲、鳥類和小動物來棲息。這樣,公園及周邊環境也能得到有機改善。例如,在城市公園設計中人工改造的較為清潔的河流及湖泊附近,蜻蜓種類會十分豐富,有時具有很高的密度。而高草群落(如蘆葦等)、花灌木、地被植被附近,將會吸引各種蝴蝶。這既有利于提升公園的景觀效果,同時對兒童的自然認知教育也非常有利。
(三)城市公園設計公眾感知與認同
城市公園設計必須具備感知多樣性、感官體驗的復雜性以及對市民需求的適應性,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,并賦予公園有益的重要體驗。?市民集體參與公園的設計和建設,尤其是公園這種公共游憩場所,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方式以激發未來使用者的歸屬感和創造力,并有助于促進市民認同的進程。
隨著人們對自己周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,城市公園設計的趨勢和方向不斷發展變化,以設計師和領導的決策為主導的設計過程已經在削弱,而趨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。因為場所或景觀不僅是讓人參觀的,而且是供人長期使用的。所以,設計者就應圍繞這個基本需要進行設計,同時這也更需要公眾的廣泛參與才會起到良好效果。例如,通過開展座談會,讓參與的市民提出對于城市公園設計的觀點和建議,城市公園設計部門可采用合理的建議對方案進行調整。也可以讓公眾選出來的代表直接參與到城市公園設計中來,把自己喜愛的城市公園設計作品資料提供給設計者,通過相互交流,使城市公園設計者真正了解公眾所需。